读书笔记:《小群效应》(下)——时间货币与社群类型

文章目录

这是 《小群效应》读书笔记 的第四篇,也是最后一篇。

本篇的内容主要来源于原书中第八、九、十章。

《小群效应》读书笔记 列表

七种社群

初始小群在 PC 时代是一种「不稳定态」,有生命力的小群会快速变大,否则就会迅速消亡。但到了手机时代,小群反而成为了稳定持久互动频繁的状态。

社群的核心指标

  1. 成员之间互动是否频繁;
  2. 社群内主流群体的规模大小。

七种社群类型

社群分类法:七种场景类型

  • 街边集市: 58 同城是这类社群形态的代表。用户只是将社群作为一个发布信息的平台,不会有后续讨论,成员之间是陌生人关系。也不存在意见领袖。
  • 社团圈子: 关系驱动,核心人员稳定,往往基于距离或者兴趣等构建。过强的互动,反而会导致参与人数越来越少。强运营会导致更多用户选择沉默。社团圈子是大部分行业社群的典型形态。
  • 俱乐部: 地域驱动带来的用户互动强度,要远远超过兴趣驱动。“江西人在北京”“武汉人奋斗在北京”这样的群,其活跃度也远超其他群。
  • 社区公园: 兴趣驱动,比俱乐部更大的兴趣圈,主流人群互动越频繁,社群规模就越大。KOL 是整个社区公园活跃的核心。
  • 大型游乐场: 兴趣驱动,KOL 对整个社群的影响减弱。成员之间结成了各种新的小圈子,圈子之间的沟通较少,主流人群自己也形成了一个小圈子。一般是由于社群中涌入大量新人之后,KOL 未进行引导,导致新人组成了更多新圈子。这种变化不可逆。
  • 商场: 人群极度分散,没有主流人群和KOL。商场和街边集市都以信息交换和解决问题为目的。街边集市在定位明确的情况下会成为商场。
  • 大型商业中心: 分散,拥有商业价值,小圈子互动增强。拥有社群文化,例如「景涛咆哮组」。成员发声遵循默契。

社群洞察

  1. 不存在互动频繁但连接分散的社群。互动频繁必然导致连接紧密。
  2. 真实的社交网络在互动上是冷淡的,只有中小社群才可能互动频繁。
  3. 互动频繁的社群会分裂成小圈子,核心人群对社群影响大。
  4. 大规模的社群会分裂成小圈子。小社群若互动冷淡,会继续分裂。
  5. 兴趣社交互动热度的上限,是熟人社交的下限。兴趣社交反对无意义闲聊,熟人社交中的闲聊反而是联络感情。
  6. 社群规模越大,成员之间的对话会增加。
  7. 大型社群越大,KOL 的影响力越弱。
  8. 影响社群类型转化的四种力量:互动频率、KOL量级、商业化、外部力量。
  9. 团队的效率与内部沟通成正比,团队的创新能力与外部探索成正比。

社群类型洞察

时间货币

在用户打法(或用户池打法)中,用户的持续活跃、进阶、转化等,最终都会落到“时间货币”上来,也就是用户愿意活跃多长时间,并最终帮助社群获得多少收入。

社群成员分类法

社群成员角色金字塔: 内容创造者、内容传播者、内容消费者。

社群成员分类法

强运营

强运营就是运营者在努力消耗用户的时间。强运营的社群规模取决于运营团队能照顾到的最大成员数量。

案例:“碳9学社”的磨课模型

  1. 交作业。从业经历撰文,或者读书笔记。
  2. 同伴阅读。共同阅读一本书,每天完成 1-2 章内容阅读,提交 300 字读书笔记。
  3. 磨课。小组成员多次深度讨论,形成一定结论。
  4. 正课。基于磨课过程形成的结论在全体成员面前做深度分享。
  5. 体验课和公开课。邀请外部嘉宾进行系列主题分享。
  6. 复盘作业。

强运营洞察

在所有人的互动频率平均的前提下,组织成员互动越频繁,交往时的轻松感就越强烈。

让所有人都有表达,这很重要。

强运营的成本

  • 寻找成本:找到违反规则成员并剔除出去所需的时间。
  • 情感成本:面对被剔除成员可能产生的抱怨和怒火。
  • 运营成本:维护社群、发起各种活动、提供服务等各项实际成本。
  • 潜在损失:移除高阶或活跃该成员对社群造成的影响。
  • 噪声产生:默许成员破坏规则导致更多噪声产生,驱赶遵守规则的成员。

曾嵘说: 在当前的微信群规则下,更多人采用的方式是创建新群而非将成员移除群。这可能是个折衷的办法,但这也提升了成员的参与成本(会出现旧群信息无法同步,并保留大量死群的情况)。

强运营的潜规则

  • 不要骚扰成员。
  • 对他人信息进行互动、评论、肯定、赞扬。
  • 推荐自己喜欢的商品和信息。
  • 不泄露群内的私密讨论。
  • 贡献自己的优势,弥补他人的不足。

弱运营

弱运营的实质是充分运用各种特性和各种机制、基础需求,将并将之融入产品的各项功能设计中去,让用户自发地行动起来,自发地去寻找结果。

每个小圈子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如果能够在一个月内超过一定的阈值,即使群主已经离开,圈子也会持续活跃。

阈值计算:在线时间、30 天和 7 天发帖回帖数、30 天和 7 天活跃用户等等。

基于机制的弱运营

  1. 将用户人群细分。引导进入兴趣相似人群,有效提升互动率。
  2. 对产生的内容实时分类。将其分为阅读性和讨论性,配备不同的推广资源。
  3. 内容去中心化。所有内容提供基础曝光,根据内容属性利用关系链和细分人群做曝光推荐。

游戏设计中的核心需求

  • 安全需求
  • 成长需求
  • 探索需求
  • 交互需求
  • 审美需求
  • 个人实现

弱运营下的社群成员角色分类法

弱运营需要激发更多用户从非人类型向人类型转化。

  • Plant 植物型:低频浏览。Animal 动物型:高频浏览。这两种成员是「沉默的大多数」。
  • Human 人类型:产出行为和动作。
  • God 大神型: KOL。产生内容,辐射影响,收获肯定和崇拜。

强运营和弱运营的策略

强运营 弱运营
按组建目的 事件驱动型 关系驱动型
按动作 浏览型 互动型
按关系 陌生人型 熟人型
按成员关系 关系不平等型 关系平等型
按场景 街边集市、社团圈子、俱乐部 社区公园、商场、大型游乐场、大型商业中心
按时间货币 运营者努力消耗用户时间 让人们愉快消耗对方时间

模拟关系与事件驱动

我将你的目标视为我的目标,并自觉分配时间、精力和资源去帮助你努力实现这个目标,这就是事件驱动。

模拟关系是事件驱动的表现。各种不同的事件促成的仪式感,粉丝的称谓形成的文化,造就了社群用户之间的模拟关系,消除陌生感,增加亲密感。

模拟关系与事件驱动

关系驱动和地域驱动是社交驱动力中的基础力量。兴趣驱动和事件驱动是内部的强作用力,利益驱动和荣誉驱动是最大的推动力。

《小群效应》全部读书笔记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