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小群效应》——关于退群,瑞幸与疯狂星期四

文章目录

这是 《小群效应》读书笔记 的第二篇。写第一篇的时候,我觉得用(上下)就能把整本书整理完成,但写着写着就有了许多思考。

所以我决定停止编号,写过瘾。

本篇的内容主要来源于原书中第六章:互惠接口。

《小群效应》读书笔记 列表

长尾世界和头部世界

长尾世界

小众的,容易被忽略的商品或者信息,累积成巨大的数量和流量。

头部世界

极小的话题、人物,吸引了极大的量级。

在长尾世界中,受益最大的正是平台和消费者。所有在长尾世界中的企业都在为平台贡献价值。

在头部世界中,平台最好的用户、流量和资源,不断滋养头部区域的合作伙伴。平台在为头部的「超级个体」打工。

长尾世界利好于平台,头部世界利好于合作伙伴。

病毒式扩散

长尾世界为进入头部世界的尝试提供了「创新池」。用户获得的收益和预约体验促使信息的分享和扩散。企业的推广总是期待降低扩散成本。

病毒式扩散指数=用户收益/用户支出成本

  • 用户收益:货币收益、愉悦感、成就感、认同感、个人形象塑造、有价值的资讯、解决特定问题。
  • 用户成本:时间成本、理解成本、思考成本、信任成本、货币成本。

案例:红包玩法

(某产品)直投带来 72.9% 的新用户,分享带来 27% 的新用户,80% 以上的参与用户会再玩一次。红包活动获取的用户成本低至正常投放的 5%。

红包玩法数据

滴滴和快滴的补贴让用户快速接受了打车软件,但用户习惯没有完全形成。补贴停止后,滴滴的日订单量从 530 万回落到 300 万,快滴的日订单量从 600 万降低到 360 万。

马化腾建议借鉴游戏玩法,将滴滴固定金额补贴改为 12-20元之间随机分配,极大刺激了滴滴补贴效果。2015年初,滴滴红包每天打开的次数高达 3000 万。随机红包推出后,滴滴和快递的下载比例变成了 3:1。2015年2月14日,两家公司宣布合并。

滴滴红包的分享去向,从朋友圈到微信群,从小群到私聊好友。分享去向的变化反映了用户在社交网络中状态的变化。开始时大家对新鲜事物好奇,随后是依靠群内关系维系,认为自己能帮助到更多好友。当红包普及后,再分享到微信群和朋友圈反而会对好友造成困扰,影响自己的形象,这时就变成了家人之间的强关系分享。

互惠的价值

社群分类法:关系平等型和关系不平等型

平等互惠的典型方式:我帮助你,你也帮助我。人们进入社群的目的更多是为了利益。用好互惠的价值,需要运营好「利益」的力量。

增强自己的独一无二和不可替代性,就能吸引更多的社群主动前来合作。

互惠原则

进化新心理学中的合作联盟规则

  1. 增强将来交往的迹象;
  2. 引导他人的互惠行为;
  3. 坚持公平原则;
  4. 迅速对挑衅做出反应;
  5. 建立一种诚信互惠者的个人声誉。

滴滴红包设计中的接口规则

  1. 个性化:发与不发,发给谁,金额都由用户决定。
  2. 参与简单:享受服务后发起。
  3. 零成本:企业无需配备大量人力对接。
  4. 对社群和企业利好。
  5. 利益可分享。
  6. 可累积:吸引用户持续投入时间。

利益驱动轴线

flowchart TD; 想要获取利益 --> 设置互惠接口 --> 分享协助好友获益 --> 持续投入持续获益;
冗余驱动轴线

利益驱动出发点

曾嵘的思考:红包和礼物

SAGI 创业早期推广游戏时做过红包的尝试。但我们发现红包带来的用户价值很低, 几乎所有的用户都只领红包,不玩游戏。

微信小游戏从立项到上线!谈谈《猎头专家》的开发历程 猎头专家小游戏红包提现活动

上面滴滴红包的例子也说明:红包活动与用户利益相关,停止红包活动会降低日单量。和上面的游戏的例子不同,用户在滴滴中抢到红包带来的是产品内消费,这与游戏拉新抢到红包直接提现思路完全不同。

一个更好的例子是当前依然火爆的红包/网赚类提现游戏,要完成提现就必须在游戏中持续活跃。红包的本质是促活,促活必须要和拉新结合起来做。

上面 SAGI 的红包尝试就是一个反面例子,只拉新不促活,不与产品结合的红包是无效的。

书中提到另一个关于抽奖送礼物,却被中奖者认为是骗子的经历,SAGI 在游戏活动中遇到过,我们的工作人员也是哭笑不得。

用户当然喜欢利益,对于利益趋之若鹜。但我们始终要谨记,用户更接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获取利益。因此,运营者需要花更多的精力思考如何设计「喜欢的方式」。 时代变了,简单粗暴的方案行不通了。

曾嵘的思考:关于退群,瑞幸与疯狂星期四

当社群中有价值的信息越来越少(收益降低),用户会选择通过减少支出成本的方式来平衡收益。这个行为可能是屏蔽群消息(免打扰),也可能是退群。

综合现实体验,我发现退群的情况鲜有发生。原因无外乎两点:

  1. 忘了退群。
  2. 潜意识里面认为这个群可能还有价值,虽然价值降低,但我投入的成本也降低了(从每天看几次变成每周看几次),若退群就完全抛弃了这部分可能的价值。

退群成功的情况也有两种:

  1. 愤而退群(冲动型)。例如在群中吵架,或者遇到恶/坏/小人。
  2. 认为群已经没有价值。例如加入营销群领完红包就退群。

这里不得不夸一下瑞幸咖啡的群营销。

和肯德基的私域群比起来,瑞幸的群更有价值,因为总能在里面领到大额优惠券。优惠券在瑞幸咖啡整个生态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和星巴克不同,大量瑞幸的用户在没有优惠券或者折扣的前提下,是不会产生购买行为的,因为瑞幸从出生起就一直伴随着优惠券和折扣。但我们不能简单把瑞幸私域营销归功于瑞幸的折扣思路。

疯狂星期四的梗已经在互联网上玩的飞起。

疯狂星期四 Vivo 50 KFC-VME=50

但很多年轻的朋友可能不知道,从上世纪开始,肯德基、麦当劳两家在优惠券的使用上就已经冲上巅峰。

肯德基纸质优惠券

但在私域运营领域,肯德基的运营并不占优。我认为在肯德基私域不如瑞幸的主要原因,还是两点:

  1. 肯德基的产品线和优惠活动过于复杂,内部大神卡、疯狂星期四、V 金折扣、咖啡卡等等折扣让人难以理解。很多折扣互斥,很多折扣无法执行。而瑞幸这边就简单粗暴很多,直接打折一看就明白(虽然也有变复杂的趋势)。
  2. 瑞幸的活动更年轻,更出圈,更匹配新一代的生活方式,比如前段时间联名的JoJo石之海,瑞幸每次出爆款新品,都是私域和新媒体的联动的一次狂欢。

没有用过纸质优惠券的可以看看这篇:我无比怀念肯德基和麦当劳的纸质优惠券

《小群效应》全部读书笔记

请继续关注读书笔记:《小群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