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乌合之众
- 开始:2015-11-22
- 读完:2015-12-08
- 书籍介绍: 编号1529
对于这本享誉多年的小册子,我读完之后收获还是挺大的。以我的学识,并没有能力做出什么评价,所以只是把书中的一些我觉得有趣的观点摘抄出来,并发表一些自己不成熟的想法。
这本小册子中有一小半的篇幅是后人对勒庞这本著作的评论,提前看更容易理解勒庞的完整观点。
Robert Merton 在 1960年1月 所写的 “勒庞《乌合之众》的得与失“ 中就提到:
我们只能说,勒庞与我们中间的大多数人一样,没有能力对他提出的各种观点的价值作出区分。它们全是他头脑的产物,因此他显然对它们一样厚爱有加。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能结出果实的还是寸草不生的,所有这些观点都受到了其长辈同样的呵护。
我觉得这段话说明了一个朴素的观点:不能因为观点是自己头脑的产物,就全盘接受它。要找到证据证明观点的正确性。证明的最好办法就是实践和听取该观点的反对者的意见。
我以为 Robert Merton 对全书的总结是很公平的:
绝对谈不上完全创新,严格地说也不正确;……表现最佳时也只能算较好,最差时也不算很糟;……眼光时而偏于一隅时而放眼全球;既有预见又观念落后;在实践中有效地利用着历史,又从原则上否认它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还有一些并不影响其本质的乌七八糟的意识形态怪论。
下面是我的摘录和一些看法。
1. 形成群体的个人也会感到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这使他敢于发泄出自本能的欲望,而在他独自一人时,他是必须对这些欲望加以限制的。他很难约束自己不产生这样的念头:群体是个无名氏,因此也不必承担责任。
2. 第二个原因是传染的现象,也对群体的特点起着决定作用,同时还决定着它所接受的倾向。
3. 有意识人格的消失,无意识人格的得势,思想和感情因暗示和互相传染作用而转向一个共同的方向,以及立刻把暗示的关键转化为行动的倾向,是组成群体的个人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特点。他不再是他自己,他变成了一个不再受自己意志支配的玩偶。
4. 群体在智力上总是低于孤立的个人,但是从感情及其激起的行动这个角度看,群体可以比个人表现得更好或更差,这全看环境如何。一切取决于群体所接受的暗示具有什么性质。
5. 群体不仅冲动而且多变。在孤身一人时,他不能焚烧宫殿或洗劫商店,即使收到这样做的诱惑,他也很容易抵御这种诱惑。但是在成为群体的一员时,他就会意识到人数赋予他的力量,这足以让他生出杀人劫掠的念头,并且会立刻屈从于这种诱惑。
6. 群体通常总是处在一种期待状态中,因此很容易受人暗示。
7. 于是,群体永远漫游在无意识的领地,会随时听命于一切暗示,表现出对理性的影响无动于衷的生物所特有的激情,他们失去了一切批判能力,除了极端轻信外再无别的可能。
8. 从他们成为群体一员之日始,博学之士便和白痴一起失去了观察能力。
9. 应当指出,产生这种误认的经常是妇女和儿童——即最没有主见的人。尤其是儿童而言,绝不能拿他们的证词当真。……儿童就一直在撒谎。……还不如用扔钱币的方式来得合理。
我的看法: 这种说法太过偏激,什么破学说嘛……完全没有依据。
10. 那些在人类历史上起过重大作用的为人,如赫拉克利特,释迦摩尼或穆哈默德,我们拥有一句真实的记录吗?我们极可能一句也没有。
我的看法: 这倒是有可能的。
11. 对何为真理何为缪误总是心存怀疑,另一方面,又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强大,群体便给自己的理想和偏执赋予了专横的性质。个人可以接受矛盾,进行讨论,群体是绝对不会这样做的。
我的看法: 文化大革命。
12. 即使在一群罪大恶极的坏蛋中间,经常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他们仅仅是群体中的一员,便会暂时表现出严格的道德纪律。
我的看法: 盗亦有道。
13. 群体对个人的这种道德净化作用,肯定不是一种不变的常规。然而,它却是一种经常可以看到的常态。
14. 如今,被我们的父辈视为人生支柱的那些伟大的基本概念,正在摇摇欲坠。它们的稳定性已丧失殆尽。同时,建立于其上的制度也受到了严重动摇。每天都在形成大量的我刚才说过的那种过眼烟云一般的观念,但是看来它们很少具有生命力并能发挥持久的影响。
15. 群体没有推理能力,因此它也无法表现出任何批判精神,也就是说,它不能辨别真伪或对任何事物形成正确的判断。群体所接受的判断,仅仅是强加给它们的判断,而绝不是经过讨论后得到采纳的判断。
16. 影响民众想象力的,并不是事实本身,而是它们发生和引起注意的方式。必须对它们进行浓缩加工,它们才会形成一种令人膛目结舌的惊人形象。掌握了影响群众想象力的艺术,也就掌握了统治他们的艺术。
17. 如果一个民族使自己的习俗变得过于牢固,它便不会再发生变化,于是就像中国一样,变得没有改进能力。
我的看法: 这不扯淡嘛。任何一个民族,没有改进能力的永远都是那些因循守旧的老家伙们,年轻人只要给予合适的教育和正确的引导,给予他们开放的思想,习俗这东西往往就从内部不攻自破。人类总是充满好奇心的,何况这是中国,伟大的中华民族。
18. 最不受怀疑的偶像,并不住在庙堂之上,也不是宫廷里那些最专制的暴君,他们转瞬之间就可以被人打碎。支配着我们内心最深处的自我的,是那些看不见的主人,它可以安全地避开一切反驳,只能在数百年的时间里被慢慢地磨损。
我的看法: 在当今社会,或许要不了数百年。数十年或者十数年就损失殆尽了。这让我想起另一句话:距离感带来神秘感,任何一个伟人在他的贴身侍从眼中都只是个普通人。
19. 从来不考虑是否严谨对称,更多地是考虑它是否方便实用;从来不单纯以不一致为理由去消除不一致;除非感到有所不满,绝对不进行革新;除了针对具体情况必须提供的条款之外,绝对不制定任何范围更大的条款。
我的评注: 我想这就是许多官员内心的信条吧。这是一百多年前的勒庞提出的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的为官之道的翻版。
20. 生活中取得成功的条件是判断力,是经验,是开拓精神和个性——这些素质都不是书本能够带来的。教科书和字典可以是有用的参考工具但长久把它们放在脑子里却没有任何用处。
我的看法: 我们需要思考,我们需要经历,我们需要尝试,我们需要批判。仅仅做好别人安排的事情是不够的,要时刻想着“如果是我,应该怎么做”?
21. 他们中间有一半甚至是三分之二的人,是为了考试而活着……在规定的某一天,坐在一把椅子上,面对一个答辩团,在连续两小时的时间里,怀着对一切人类知识清单的敬畏,他们要做到正确……用不了一个月,他们便不再是这样。他们不可能再通过考试。他们脑子里那些过多的、过于沉重的所学不断流失,且没有新东西补充进去。他们的精神活力衰退了,他们继续成长的能力枯竭了,一个得到充分发展的人出现了。然而他也是个精疲力尽的人。他成家立业,落入生活的俗套,而只要落入这种俗套,他就会把自己封闭在狭隘的职业中,工作也许还算本分,但仅此而已。这就是平庸的生活,收益和风险不成比例的生活。
我的看法: 这是对教育体系的抨击。即使是到了当代,中国的教育体系也没有太大的改变。如果不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参与,仅凭学校教育很难把普通的孩子培养成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好在目前中国的家长已经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多地在教育上进行投入和干预,尽管这些投入和干预的方向并不是完全正确。
22. 在医院、矿山和工厂,在建筑师或者律师的办公室里,十分年轻便开始学业的学生们,按部就班地经历他们的学徒期,非常类似于办公室里的律师秘书或工作室里的艺术家……而且他们能够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得到各种各样的技能……实践能力得到了发展,并且与学生的才能相适应,发展方向也符合他未来的任务和特定工作的要求,这些工作就是他今后要从事的工作。他不但成了一个有用的工作者,甚至具备自我创业的能力;他不只是机器上的一个零件,而且是个发动机。
我的看法: 我喜欢“发动机”这个词。现在我国大力推进的“大学生创业计划”,我认为是很难成功的。原因就是没有勒庞所说的这种 “学徒期” 。教育在短时期内(几十年)退回到上百年前那种学徒时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因此现在的大学生休学创业成功的可能性极低。没有任何社会和项目经验的 “零件” ,不可能干 “发动机” 的活儿。创业并非是社会推动,学校支持就能成功的,它必须要符合市场规律并创造足够的价值。从我目前接触的985高效大四实习生来看,还没有观察到拥有创业能力的倾向。
23. 极为重要的修辞只有一个,那就是重复。得到断言的事情,是通过不断重复才在头脑中生根,并且这种方式最终能够使人把它当作得到证实的真理接受下来。
我的看法: 在长期的培训过程和带人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个铁律: 没有人会仔细在意你说过的每一句话,不管你说得多么认真和详细。所以,必须不断重复重复再重复,才能让人记住你的观点。当 80% 的人记住你 80% 的观点之后,剩下那 20% 知识只需要 20% 的人知道就行了(这些都是精髓)。
24. 不错,成吉思汗和拿破仑都是可怕的暴君,但是躺在坟墓深处的摩西、佛祖、耶稣和穆罕默德,对人类实行着更深刻的专制统治。
我的看法: 可怕的不是这些已经死去的人或神,而是利用这些死人(神)来谋取利益的活人。想想IS吧。
- 文章ID:2407
- 原文作者:zrong
- 原文链接:https://blog.zengrong.net/post/the-crowd-a-study-of-the-popular-mind/
- 版权声明:本作品采用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 (CC BY-NC-SA 4.0) 进行许可,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作者,原文链接),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