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孩子

几天前接到一个同学的电话,说她有个“熟人”找我帮孩子介绍工作。这个“熟人”我也在很久之前见过面,仅仅是认识,但也有数年没有联系了。

挂掉电话,我突然觉得很搞笑。我既不是公司老总,也不是业界精英,干嘛找到我这里来?况且我还是一个仅仅是知道她名字的人。不过看在同学的面子,还有这人的孩子也是同我一样学习设计专业,算是有缘,就答应了我的同学。

昨天接到这个“熟人”的电话,说她儿子装潢设计专业毕业,会使用CorelDraw、CAD、Photoshop等等,当时打电话时她儿子就在旁边,她不清楚的东西就问她儿子,她儿子再转告她,然后她转告我。我当时就比较纳闷:干嘛不叫你儿子直接找我说?大学毕业了,已经不是小孩子。

她问我是不是自己开公司,我告诉她不是,她似乎很失望,然后问我能否把他的孩子安排在我身边跟我实习,能学到更多的东西,我也可以多照顾他。

我确实应该承担这个责任,为了我们祖国下一代的栋梁,我应该照顾他让他免受风雨,避免让他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然后把我的所学倾囊相授,再帮他物色一个满意的工作。

可是我没法这么做。我们公司早就过了接纳实习生的时间,我自己的工作尚且还要加班完成,我又如何能够带一个人在身边,还要教导他?暂且不论他的设计水平如何或者行为习惯如何,我所知道的是,对于设计专业的优秀学生来说,还没有毕业就一定在自己赚钱糊口了。

我还记得,有一次我带两个研究生实习,其中一个在我整理书籍材料时,坐在椅子上用办公电话打给他在外地实习的同学,告诉他在这里无事可做,每天很闲。

不过,我还是答应下来,帮他的儿子留意。

说是“留意”,其实是主动出击了。

我打电话给一个做平面多年的老同学,问她有没有类似的要求。她给我一个包装设计公司负责人的电话,说该公司可能需要兼职的平面设计人员。我很高兴,毕竟我可以兑现自己的诺言。

打电话给我的“熟人”,是她儿子接电话,我暂且把她儿子称为“A”,下面是电话实录:

我:你好!×××在么?
A:我是她儿子,你是谁?

我:你妈妈前天电话给我,要我帮你找工作,我联系了一家公司,你有没有兴趣?
A:他们是做什么的?
我:做礼品包装。
A:是不是用CorelDraw和Photoshop设计?
我:应该是,如果你有兴趣,我把公司负责人电话给你。
A:他们公司在什么地方?
我:我不太清楚,你可以直接问他。
A:......
我:我把他电话告诉你把,你在记吗?
A:......

我(无法忍受无语):他的电话是×××××××××,名字×××,你告诉他是××介绍的就行。
A:哦
我:你不清楚的,就直接问他好了,他是公司老板。
A:哦
我:......
A:你姓什么?
我:曾

我还想说什么,可对方没有动静,我只好说声再见挂断了电话。

说实话,挂断电话之后的30秒钟时间里,我很生气,因为我觉得他对我缺少起码的礼貌和尊重,连一句最基本的谢谢都没有!整个电话过程,我感觉像和一个90年代初的邮局工作人员大姐讲话,好像我该他一大笔钱没还,语气生硬平淡,到最后我差点以为是我在求他办事了。可是想想我又冷静下来,我做这件事情就是为了一声谢谢么?是为了他因为我的帮助而热烈和奉承的语气么?说是为了祖国的未来未免可笑,也许我只是为了一个面子而已。

今天,我又接到A的电话,以下是实录:

A:你是那个昨天帮我找工作的姓曾把?
我:是(我只能回答是)
A:你有装潢设计的工作么?
我:你可以直接问他们公司
A:我就在他们公司,他们公司在武昌,我觉得太远了。
我:......
A:他们的工作我做不了,你在汉口有工作吗?
我:没有
A:你不是开公司的?
我:不是

我平静但果断的挂断了电话,甚至没有说声再见。但我的心里却久久无法平静,我感觉被人愚弄了,我的努力全部都是白费,我竟然帮这么个白痴找工作!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我可以无偿帮人找工作,甚至也不需要一声谢谢,但我不能容忍我帮助的对象是一个没有一点点基本的社会经验,永远生活在父母的保护伞之下的“孩子”!

我只希望,我碰到的这个大学生,仅仅是我们千千万万孩子中的一个特例,我不敢想像,这样的孩子今后会如何。他们是“花朵”,但我觉得他们更应该认为自己是“小草”!只有小草,才能够不怕大雨淋湿了自己的身体,不怕狂风吹断了自己腰身,茁壮倔强地努力生长,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

但愿他们能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