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学校如何运转》
文章目录
本书为北京十一学校联盟总校校长李希贵结合30年教育管理经验和教训所作。
曾嵘的感受:
我在教师一线岗位上呆了 3 年,在教育主管部门干了 6 年。时至今日,我对教育系统的现状依然非常不满。离开教育系统十几年了,我依然深爱教育行业,持续关注她的发展。教育系统和教育人的整体能力提升都非常缓慢。有点像早期的PC 堆料:不断堆砌更高的硬件设施,但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依然陈旧不变。
教育系统的变革,应该是自下而上的,而非自上而下。但这个“下”不能下到老师,而应该下到校长。一个优秀的校长可以给整个学校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推动所有老师迅速提升个人能力,这是我亲身的经历和体验。如果没有强大的师资力量,没有校长的有效推动和管理,任何来自国家、省、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的理念都不可能推进落实。优秀的师资力量会面临枯竭,优秀的学生会面临更大的课业负担和选择考验。
教育的目标不是补齐所有短板,而是挖掘潜能,发现学生的长板。 这句话看起来很有力,但要把它实现,需要家庭、社会、学校做深入的工作。书中怀着崇高的理想,认为基础教育的真正作用是“试错”。在当前的教育现状下,我认为这还只是“理想”。大学教育的作用是“选择”,而基础教育越来越变成了“选拔”:“选拔”一批可供“选择”的材料。作为一名家长,我是能深刻地体验到这种“选拔”的力量。从社会,到学校,到家庭,无人不在拼尽全力。
做公司和做学校是一样的,都是做企业。公司以盈利为目标,以社会责任为最终使命。学校以课程为产品,以学生为成长为信念,以社会责任为最终使命。两者没有本质不同,都在为社会创造价值。在公司,价值以产品的方式体现,在学校,价值以对学生的行为影响的方式体现。
这篇读书笔记并不全面,是对书籍的一次快速浏览后所写,主要偏向于对学生和教育的理解。如有时间,我会回来补齐管理方面的理解。
基础教育的实质
中小学是孩子们进入社会之前的小社会,目的是让他们“先活一遍”。
基础教育的真正作用,是在这个教育者守护的边界中,让学生尽情选择,充分试错,亲身体验成功的喜悦、挫败的迷茫。这个成本比先进入社会再犯错要小得多。
几句名言
曾国藩:行霹雳手段,怀菩萨心肠
李希贵:非常理想,特别现实。 无论我们希望赋予学校多少使命,都没有理由剥夺孩子们的童年。
李希贵:在管理工作中,能用结构解决的问题,就不用制度。能用制度解决的问题,就不靠开会。
李希贵:可以越级检查,但不可以越级指挥;可以越级汇报,但不可以越级请示。
戴明:一个组织中的员工问题,80%都是组织和系统自身的问题。
好学校的三个表现
好学校中的师生关系是良好和融洽的。 教育是人对人的影响,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学生的成长、教学的效益,是从师生管理里来的。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教育成长中心。十一学校赋予了所有教职员工服务学生成长的育人职责,无论科任老师还是后勤人员,都以自己的方法教育学生。十一学校实行类似大学的选课制度,它没有班主任,上课的老师就自动成为了这门课的班主任。传统班主任的德育功能由导师替代,导师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和学生见面,制定阶段目标和学习规划。负责纪律的老师专门“唱黑脸”,他们时刻关注学生易犯的错误,用公正的态度给予处分或者反馈给导师和学科教师。但这些反馈不会计入学生评价。十一学校还有专门的咨询师,他们是“老师的老师”,“学生的导航者”,负责解决学生和教师在沟通中的困惑,也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升学与职业规划问题,家长亲子关系问题。
十一学校的一个学生体验是这样的:在中学 6 年的时间里,他平均和 100 多位老师打交道,这些老师各司其事,又都负责他的成长,随时回应他的需要,他有足够的犯错空间,不担心自己会被班主任针对,能更放松主动地和老师们交流。
好学校需要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更自由的成长空间。 传统校园的所有空间都有明确的功能,这是过度管理的表现。学生需要能挥洒自我、暴露自我的公共空间,他们可以在那里完成自选动作,也包括犯错误。十一学校的学生可以在学校录音棚沉浸在自己的爱好中,也能在学校花园里面摆摊卖东西,还可以让学生在选修的戏剧课中找到自己的灵魂方向。
书里讲到一个例子。有那么所国际学校,董事会成员几乎都是在校学生家长。董事会做的决定,经常让校长头疼不已。比如:任何家长都可以在任何时候来学校,可以到任何一间教室推门就进,听听老师在讲些什么。然后,家长可以跑到校长那儿去提意见,要求马上落实,虽然他们的意见都是互相冲突的。另外,董事会迟迟不批准一个对学校来说很重要的建筑:艺术馆。原因能猜出来:艺术馆要建好几年,他们家的孩子是在校生,赶不上了。
审美能力和艺术感悟能滋养人的一生。艺术、哲学是幸福的来源,不是光有钱就能买到的。这些内在的东西在青春期不培养,以后就没有机会了。好学校的决策要更多考虑学生的长远发展。
在好的学校中,学生拥有自己的成长路径。 学校最重要的产品不是学生,而是课程。教育是一种服务,它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十一学校有 300 门课可供学生选择,同样的一门数学、物理有五个级别可选。一二级满足高考需求,五级面向未来有志于从事这个专业的学生。很多老师和家长,都在习惯性地为孩子补短板。这种补课会让孩子逐渐丧失信心。 教育的目标不是补齐所有短板,而是挖掘潜能,发现学生的长板。 潜能是观察不出来的,它埋藏得很深,只有让学生什么都尝试,找到之后,就能长期专注投入。所谓“差生”,是还没有找到长板的学生。
有个学生,在班上一大半的同学数学都考满分时,她只考90分,所以觉得自己数学不好。当她进入十一学校高中部以后,参加了选课前的测试,结果水平处于全年级前10%。老师建议她选最难的数学五级。在这个课程里,同学只能拿到60分、40分,而她还是能拿90分。她这才知道,原来自己有过人的数学天赋。
书中对于不同年级学生心理的准确而细腻,丝丝入扣。下面是初二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对比小曾的同学的表现,几乎全中。
- 学习上两极分化开始明显。
- 初步适应了初中生活,但离中考还有一段距离,暂时出现目标不明确、纪律松懈的现象。
- 部分学生一两个学段成绩提升不明显,出现动力不足、懈怠现象。
- 初一时较松散,到了初二,学习难度加大后,缺乏耐心和毅力。
- 有学习潜力但不用功的学生(男生为主),成绩出现较大滑坡。
- 摆不正兴趣与学业之间的关系,为了兴趣暂时放弃学习。
- 没有完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对学校规则有些淡漠。
- 参加的课外班过多,影响课内学习任务的完成。
- 手机管理:有些学生仍然存在侥幸心理,或者意欲挑战权威和规则。
- 叛逆意识增强,不想跟老师说心里话,听不进老师的建议。
- 思想日渐成熟,对父母的反应与批评变得敏感,与父母的冲突增多。
- 比较敏感,一言不合便容易引发肢体冲突。
- 随着同学之间彼此熟悉,个别学生出现男女生交往现象,但尚处于萌芽阶段。
- 个别学生错误地认为语言不文明是成熟的表现。
怎样办一所好学校
做管理工作中,能用结构解决的问题,就不用制度。能用制度解决的问题,就不靠开会。
李校长按照明茨伯格的理论,从功能出发,把学校的结构重新划分成为五个部分的矩阵结构:战略高层、教育教学一线、中层管理者、支持人员、研发平台。
校务委员会的搭建原则是:吸收离学生最近的人,让“能听到炮声的人指挥打仗。”校长在财权上只负责审批年度预算,具体的报销需要财务总监签字才有效:“有权的人不理睬,理财的人没有权。”在人事聘任权上,校长无权干涉年级主任聘任教师。
曾嵘: 在公司管理中也需要有这样的安排。让职能部门来决定招聘人员的能力和薪酬和变动(人事权),让业务部门来决定员工的奖金和福利(奖励权)。
只有真正处于战略高层和教学一线中的少数中层人员,才是中层管理者。其他中层干部属于服务支持人员。不会再有一堆“婆婆”来瞎指挥,只有对教学最内行的管理者在给老师提供专业的指导。在一个健康的组织里,可以越级检查,但不可以越级指挥;可以越级汇报,但不可以越级请示。
扁平化的层级当然更加高效,减少管理效率的浪费,降低信息传递的偏差。但扁平化对管理者的要求更高。这种管理方式要求每个管理者有更全面的思辨能力和更顺畅的沟通表达技巧。
十一学校300 门课程的研发平台是最值得学习的。学校采用招投标方式,从战略高层到中层管理部门都可以根据需求向全校发布项目。每名教职员工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和特长参与竞标,拿到启动经费。在项目通过评估、答辩之后,课程投入运营,再根据成果质量给予奖励。
以学校组织郊游远足为例,经过研发平台,形成分发到每个班级的操作标准,包括:家长书面同意、详细远足计划、出行期间时间安排、教师行为准则、标准应急工具箱。十一学校的每门选修课背后,都有课程手册、学习资源、教学工具等等。电影课、大学先修课、残疾人护理课、旅行管理课、理财课等都是十一学校选修课的内容。
十一学校还采用了互联网企业常用的 OKR 来推进课程质量。下面是“人工智能领域课程”的 OKR。
美国管理大师戴明说:“一个组织中的员工问题,80%都是组织和系统自身的问题。”只要能成功建立结构良好、机制健康的组织,领导者的用力就会很轻。
“一个组织的衰败常常从支持人员的内部混乱开始。”
曾嵘:互联网公司的支持人员就是行政,财务,人力,IT,运维,后勤。在中小企业,这些任务可以专人专岗,也可以多人兼任。根据李校长的启发和我的个人经验,我认为互联网中小企业在支持管理上的重点是:
不能没有,必须有序,实时响应,稳定输出。
希望我们能做成一个在管理上用力很轻的企业。
- 文章ID:2714
- 原文作者:zrong
- 原文链接:https://blog.zengrong.net/post/how-a-school-works/
- 版权声明:本作品采用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 (CC BY-NC-SA 4.0) 进行许可,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作者,原文链接),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